日本加密战争打响:软银与币安如何借 PayPay 之手,布下未来棋局?

CN
Techub News
8小时前

撰文:Oliver,火星财经

序章:「大的来了」

在币安联合创始人何一那条言简意赅的「大的来了」引爆社媒之前,东京,一场更为关键的会晤早已在水面下完成。一方是缔造了软银科技帝国的孙正义,另一方则是当时执掌着全球最大加密资产交易所的赵长鹏(CZ)。

PayPay

这不是一次寻常的商业拜访。当传统科技金融的巨擘与加密世界的「规则制定者」坐到同一张牌桌前,他们所探讨的,早已超越了单纯的业务合作,而是一场关乎未来十年数字金融版图归属的权力游戏。

2025 年 10 月 9 日,谜底揭晓。软银旗下的日本国民级支付应用 PayPay,宣布收购币安日本 40% 的股权。消息一出,业界震动。这并非一次简单的财务投资,而是一个清晰的信号:一场精心策划的宏大计划已经启动,其目标是借助 PayPay 超过 7000 万用户的绝对信任,将 Web3 的叙事,无声地植入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心脏。

这声惊雷,是币安在监管废墟之上「王者归来」的加冕礼;是 PayPay 为抵御颠覆、主动拥抱未来的生存之战;更是孙正义在全球数字资产棋局中,落下的一枚影响深远的关键棋子。本文将深度拆解这场联盟的台前幕后,剖析其如何重塑日本乃至全球的加密金融格局。

联盟:一场名为「共生」的权力平衡

官方将这次合作定义为「资本和商业联盟」,PayPay 将币安日本列为「权益法关联公司」。抛开这些晦涩的商业术语,其本质是一种「血盟」—— 双方的财务报表将相互关联,利益深度捆绑,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种结构设计,确保了 PayPay 的参与并非浅尝輒止的业务试探,而是将自身核心战略与加密资产的未来牢牢绑定的郑重承诺。

联盟最直接的成果,是为日本普通民众搭建了一条通往加密世界的「无摩擦高速公路」。PayPay 用户可以在他们早已熟悉的 App 内,使用余额轻松购买比特币、以太坊等加密资产;而在出售后,所得日元也能瞬间回到钱包,用于便利店购物或朋友间转账。

这个设计的精妙之处,在于它通过极致的便利性和信任背书,彻底改变了加密资产的「用户心智」。正如币安日本总经理 Takeshi Chino 所言,此举旨在「让 Web3 更容易被全国人民所接受」。它将一种曾被视为高风险、高门槛的投资行为,「降维」成了一项与在线支付账单一样简单、安全、无感的日常操作。这不仅是用户体验的优化,更是对市场认知的一次重塑。

回归:币安的漫长救赎之路

今天握手言和的背后,是昔日兵戎相见的过往。币安在日本的回归之路,远比想象中更为曲折。

2018 年与 2021 年,日本金融厅(FSA)两次向币安发出公开警告,措辞严厉,直指其在未取得牌照的情况下向日本居民提供服务。这宣告了币安早期「野蛮生长」的全球扩张模式,在 G7 国家成熟的监管体系面前撞上了坚冰。FSA 的态度清晰而坚定:在日本,合规是唯一的通行证。

在意识到旧有模式已行不通后,币安的战略发生了 180 度的转变。2022 年 11 月,币安宣布 100% 收购已获得 FSA 注册的本土加密资产交易所 Sakura Exchange BitCoin(SEBC)。这次收购的价值,不在于 SEBC 本身的用户或技术体量,而在于其手中那张宝贵的 FSA 牌照 —— 这是重返日本市场的唯一门票。这是一次教科书式的「借壳上市」,是币安从挑战规则到尊重规则、利用规则的战略升华。

如果说收购 SEBC 解决了「合法性」问题,让币安得以重返牌桌,那么与 PayPay 的联盟,则一举解决了「市场渗透」这个终极难题。它让币安的角色,从一个孤立的持牌交易所,一跃成为与本土金融基础设施深度融合的「准国民级」应用。这套「先收购合规实体,再捆绑本土流量巨头」的打法,很可能成为币安未来征战其他成熟市场的标准范本。

支付之王的攻防战

在分析 PayPay 的动机之前,必须先厘清一个关键事实:尽管名字相似,但 PayPay 绝非美国支付巨头 PayPal 的仿冒品或子公司。它是由软银和雅虎日本(现为 LY Corporation)联手打造的、土生土长的日本科技巨兽。在日本,它的地位堪比中国的支付宝或微信支付,甚至在某些场景下的渗透率更为恐怖。

PayPay

从东京银座的高端百货,到街角巷弄的拉面小馆,甚至在一些寺庙的功德箱旁,你都能看到 PayPay 那标志性的红色二维码。对于日本年轻人而言,「我 PayPay 你」早已取代现金,成为朋友间 AA 制结账的日常用语。可以说,PayPay 不仅仅是一个支付工具,它已经深度融入了日本的社会肌理和国民生活。

这样一个无可争议的「王者」,为何需要一个「外来者」?答案是:对未来的焦虑和对增长的渴望。

PayPay

尽管数据无比辉煌,但 PayPay 的高层深知,支付业务是一门流量巨大、利润微薄的生意。寻求新的、更高利润的增长点,是其必然选择。加密资产交易,正是这样一座诱人的金矿。与币安合作,PayPay 无需承担从零建立一个安全、合规、高流动性交易所的巨大成本和风险,便能轻松切入这片蓝海,实现收入多元化。

这更是一场关乎生存的防御战。对于支付网络而言,最大的长期威胁,是出现一种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新技术。Web3、稳定币和去中心化金融,恰恰代表了这种潜在的颠覆性力量。PayPay 公司执行官 Masayoshi Yanase 曾强调要为用户提供「便利性与安全性」。与其等待被颠覆,不如主动将颠覆者纳入自己的生态体系。通过将加密资产整合进平台,PayPay 确保了向 Web3 金融的过渡,是发生在其生态内部的「可控进化」,而非来自外部的「致命革命」。

同时,在日本的「超级应用」战争中,此举也是一次果断的先发制人。面对乐天(Rakuten)、LINE 等同样致力于构建庞大生态的竞争对手,PayPay 通过与全球第一的币安深度绑定,提前锁定了日本 Web3 赛道的「头号玩家」地位,迫使竞争对手不得不仓促应对。

孙正义的全球 Web3 野望

PayPay 的决策,必须置于其母公司软银集团的全球战略棋盘上审视。将这次联盟,与此前市场传闻软银有意向稳定币巨头 Tether(USDT 发行方)进行巨额投资的消息联系起来,孙正义的宏大布局便清晰地浮现出来。

Tether 发行的 USDT,是全球加密货币交易的「硬通货」,是事实上的「数字美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软银成功入股 Tether,将意味着它对全球加密经济最核心的基础设施层 —— 结算资产 —— 产生了重要影响力。

这是一个经典的垂直整合战略,被巧妙地应用到了数字资产领域。软银的意图是:一手通过 Tether 影响全球加密世界的「价值尺度」,另一手通过 PayPay 与币安日本的联盟,掌握着将其及其他 Web3 服务精准输送给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中 7000 万消费者的「分销渠道」。这一系列动作表明,在孙正义眼中,Web3 和数字资产,是与人工智能同等重要的、决定下一个十年全球经济格局的核心支柱。

融合已至,考验刚刚开始

币安与 PayPay 的联盟,其意义远超一笔商业交易。它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一个强有力的宣言:金融的未来,不是加密世界与传统金融的零和博弈,而是二者之间不可避免的深度融合。

这次合作以前所未有的规模,让数字资产变得「正常化」,将其从专业、小众的投资圈,带入到了数千万人的日常生活中。它为全球范围内的「TradFi + Crypto」合作模式,绘制出了一份极具参考价值的蓝图。

然而,未来并非一片坦途。这场宏大叙事的成功与否,将取决于几个关键变量的演进。首先,是日本金融厅(FSA)的后续反应。面对一个具有系统重要性的支付工具与高波动性资产市场的深度捆绑,监管机构是会选择审慎放行,还是出台更严格的限制措施?其次,是用户行为的真实走向。便捷的入口能否转化为大规模、可持续的采用,尤其是在市场下行周期中,日本保守的投资者们将如何反应?最后,是竞争对手的反击。面对 PayPay 的先手,乐天、LINE 等巨头将如何携手其他加密力量入局?

宏伟大厦的地基已经铺就,但真正的考验,现在才刚刚开始。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