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OpenAI 公布的这份「Token 消耗大户名单」

CN
Rocky
9 小時前

今天 #OpenAI 公布的这份「Token 消耗大户名单」,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跟您说,它就是一张2025 #AI 赚钱路线的藏宝图,尤其在中国市场去复刻这样的公司逻辑,往往是一个很好的创业机会和点子!

我作为一个长期关注 #AI 投资机会的投资者,看完那份名单,脑子都开始热血沸腾和蠢蠢欲动了,假如我年轻5岁,肯定拉着一帮斗志昂扬的小伙伴,开始创业了,这份名单讲的不是技术,而是在讲“#AI 应用场景下,谁在真赚钱”。

🧭 这份榜单其实暴露了两个核心赚钱规律,我看完之后,总结出两个非常本质的方向:

1️⃣ 「挖路口」:谁占据了用户的高频入口,谁就能吃到最大的流量红利

这点其实跟当年互联网的逻辑一模一样。我们回想一下,当年的百度是因为占了搜索入口,微信占了社交入口,淘宝占了消费入口。现在的 #AI 也是一样——谁离用户的“工作流”最近,谁就最有机会变现。

比如:

Salesforce + 邮件助手,粘住了企业销售流程;

Indeed 的招聘 AI,卡在 HR 招聘的高频场景;

Browser Sidebar AI(比如 Monica、Perplexity 插件),直接嵌在用户浏览器里;

OpenRoot 做开发者模型中枢,把自己焊死在工程师日常环境;

PlayCity 这种对话式搜索引擎,直接替代了原有信息检索方式。

这些项目本质上做的是一件事:变成工作流的一部分,而不是一个工具。#AI 不再是「我需要时打开它」,而是「我不打开它就干不了活」。这就是路口逻辑。#AI 离浏览器、CRM、开发者工具越近,就越容易变成“水管上的龙头”。

2️⃣ 「造闭环」:能完成任务的 #AI,才配收钱

第二个规律,是今年尤其明显的趋势——光会聊天的 #AI,不值钱。能闭环的 #AI,才值钱。

什么意思?像 ChatGPT、Claude、Gemini 这些通用聊天模型,虽然大家都在用,但很难直接收费。

但榜单上的大户,比如:

Harvey(法律 AI),帮律师审合同、写文书;

David AI(AI 顾问),能直接执行复杂决策;

Jasper(AI 营销团队),已经能组建多代理协作,分工打电话、写文案、调研;

Shopify Sidekick,能把自然语言指令直接转成代码,自动生成店铺页面、更新商品、算账。

这些 #AI 的共同点是:从“提供信息”走向“直接完成任务”。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们能把执行结果写回系统,形成闭环。这意味着 #AI 已经不仅是「内容生成器」,而是「自动化执行者」。这才是真正能收费、能规模化、能被企业预算买单的方向。

💡 从上述这两条规律出发,我看到三个可以干的赛道,

作为投资人,我会从这两条规律(入口+闭环)反推三个具备高潜力的赛道:

🧩 1️⃣「从会议到产出」:#AI 不只是纪要,而是帮你把事办完。

现在很多会议 #AI 都停留在「转录+纪要」阶段,比如 Fireflies、Abridge、Read AI。但真正的机会在于:「会议之后,AI 帮你执行接下来的动作」。

举几个简单例子:

· 医疗领域:Abridge 把医生-患者对话自动生成临床笔记;

· 商业场景:Read AI 自动提取任务、分配责任、更新 CRM;

· 教育、咨询行业:AI 自动生成报告、发邮件、更新文档。

这背后其实就是「AI 会议助手」往业务执行 #AI 进化的过程。我认为这是一个典型的低垂果实(Low-hanging fruit),尤其是 ToB 场景,付费意愿极强。

⚖️ 2️⃣「垂直行业闭环」:选贵的,不选多的

别再想着做“通用 AI”了,垂直闭环才是王道。

· H arvey 把 #AI 深扎进法律行业;

· Cresta 把 #AI 嵌进呼叫中心;

· EvenUp、Spellbook 在法律文本处理上年收入都上千万美金。

为什么这些 #AI 公司可以获利上千万?因为这些行业的痛点够深,付费能力够强,而且闭环可控。能帮企业“直接省人、提效、降风险”的 AI,才是真正有现金流的生意。

🧰 3️⃣「开发者工具集」:#AI 进军工程师的工作流

这块竞争确实激烈,但空间也大。Copilot 已经验证了市场体量——微软今年靠它赚了超 10 亿美元。

但开发者生态里,还有很多没有被覆盖的角落:自动打包 / 部署 / 测试;代码安全审查;事故复盘 / Log 智能总结;多人协作中的代码理解和同步。

这些“低 glamour、高刚需”的功能,反而是最容易被企业买单的部分。国内外大厂也都在这一块拼命投入,因为它直接影响企业效率和成本。

总结来看,我自己的观察体会是,#AI 正在从“语言时代”迈向“动作时代”。如果你还停留在「AI 聊天、AI 写文案」这类应用层面,那你其实是在用上一代逻辑看 #AI。未来一年,在 #AI 领域投资,重点要观察这些核心趋势的项目:从“输出文字” → “执行任务” → “创造结果”。

这也是为什么我说,那份「Token 消耗榜单」是藏宝图。

因为它揭示了一个事实:谁在真用 #AI 干活,谁就在真花钱,也就是谁在真赚钱。2025—2027年,最值钱的 #AI ,不是聪明的 #AI,而是能帮你干完事的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