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群里看到有个悲伤的家伙——
在最高溢价的时候去换了3w的USDC挖币安Launchpool,现在负溢价换回USDT,前前后后损耗18u。
挖了220个 $KITE ,按合约价0.13u算,收益30u。
表面上这 没什么问题——该换的币换了,该挖的币挖了,也确实没亏,但实际总收益仅12u,收益率直接砍一大半。
这其实反映了一个很典型的问题:收益率错觉。
链上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大多数人只看到了收益,只有少部分人是真的把整个路径的损耗算清楚:
溢价、兑换、时间、波动、赎回、滑点……
每一个环节都会吞掉你的真实收益。
这也导致了,哪怕规则都是公开的,但参与者的计算模型、操作路径不同,会导致结果也大不相同。
这也是做项目投研中最关键的一步:
如果一套路径最终的净收益无法覆盖其分析、执行和风险承担成本,
那么这个行为本质上就是负效率的,你的信息处理成本会远高于你的经济收益。
而没有效率下限的收益行为,最终只会滑向一种悖论:
越主动,越消耗;越投入,越不值。